【文学天地】中秋节——难忘的儿时回忆 “打月饼 供月亮”
中秋节——难忘的儿时回忆 打月饼 供月亮
作者:肖东芳
朗诵:桑昊宇
八月十五月亮圆,家家户户拜老天。
混糖月饼凡毛饼,嫦娥玉兔快尝鲜。
圆圆月饼甜又甜,月亮婆婆笑开颜。
上红月饼提江饼,青红丝丝包里边。
快给奶奶送一摞,奶奶脸上乐呵呵。
抱住孙孙叫心肝,忙掀柜子取果果。
天上朗月照,神州万家明。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又到了。商都县城区的大街小巷又搭起了帆布棚,做饼师傅用电烤箱又烤出了各种口味的月饼。有:蜂蜜、红糖、冰糖、芝麻、玫瑰的混糖月饼;凤梨、豆沙、枣泥、芒果、五仁的包馅月饼等。望着这些琳琅满目、品种之多的月饼,不由得使我想起小时候的那段顺口溜;更不由得使我想起小时候村里打月饼的热闹场景来。
那时,每年从农历八月初八到十五,拴狗他们家就分外热闹: 不论是本村的还是外村的许多人都来他们家打月饼。每当此时,他们家里屋堂屋的人围的是密不透缝,挤的是风雨不透,家里站不下的,院子里也站了许多。
拴狗爹是家喻户晓甚至全乡二十多个自然村都晓得的有名的好饼匠。听说大集体时,就给乡里的供销社做各种糕点。比如八月十五做混糖月饼、提江月饼、上红月饼、翻毛月饼……大年做麻花、桃酥、点心、饼干、糖人……之类。那神手就是不凡!那味道真是绝对的绝了!
一进拴狗家的堂屋,挨着西墙有一条顺长大炕,炕尾侧面锅台上镶了一口大锅,锅里不停地沸腾着开花儿滚水。仅离一步之遥也稳了一口出勺大铁锅,是用来和月饼面的。
打月饼是排队轮番的。轮到谁,谁就把自家带的白面、素油、红糖拿出来上称。比如三油三糖(十斤面,三斤油,三斤糖),打出来的月饼最好最润。那时候,人们普遍穷,舍不得打三油三糖,只打个二五油二五糖就够嬲了。有的甚至二油二糖,再放上半小包儿糖精,味道还不错。
“可别糟蹋了饼匠的水平啊!”有人讽趣道。“不看是谁做的营生了,拴狗爹做到底哇能赖了!”“呵呵呵!”拴狗爹听了,嘴一歪,几颗大门牙不由自主地显露唇外,小眼迷成两道缝,像只可爱的米老鼠。也有打二三十斤面的。“多放点糖精甚也有了,养的孩子多,经不住搬腾,打的早了,不且过八月十五就所剩无几了,干脆多打点哇……”
称好后,拴狗爹把素油和红糖倒在一起,小苏打面儿是拴狗爹白送的。再把开花滚水用瓢按一定的比例舀上几瓢,浇到糖油里,糖油一下子分发出扑鼻的香味儿来。拴狗爹用铲子哗啦哗啦地把糖油化到直至充分融入水中。倒进面开始和了:只见拴狗爹一手挥动着大铁铲,另一只手拢着面,卯足劲“蹭呼蹭呼”地来回翻搅着。不大功夫,均匀柔软的酱红色的一大团面被铲到了铁皮案板上。“啪啪啪”拴狗爹双手开弓,随着月饼记子雨点般从手中飞落。然后拴狗爹双手熟练而有节拍地团揉着,再一按,一个个世故柔软的混糖月饼构成了。放在长方形的铁盘中,不大不小、不多不少,正好一斤面五个月饼,十斤面五十个。
拴狗家的院子里,垒了两座打月饼的炉灶。一座在院里靠近堂屋的窗户跟前,一座在西凉房里,都有一人多高。外形像大集体储存粮食的脑个包,顶部抹的圆秃秃的,像秃子的脑袋瓜一毛不挂。下面“呼呼”燃着红红的块煤碳火,两头有一扇结结实实的铁门,这炉灶技术在当时可谓高端大气、上档次。拄狗妈跑进跑出忙前忙后,额头的汗珠像豆豆浸得满满的。有的汗珠连在一起,顺着脸夹滑下,拄狗妈妈也顾不上擦一下。
打开铁门,两层铁皮抽屉里就显露了圆圆的月饼。有七八成熟的月饼磁啦磁啦地叫个不停,那香味直入鼻孔。拴狗妈垫上毛巾迅速拉出抽屉,分别在每个月饼上用刷子抹了一层油,然后用筷子头"蹭蹭蹭"戳了三个眼儿,便于月饼熟得快。放下筷子,又敢忙拿起印章“噔噔噔”逐个饼子两头立即现出一朵玲珑小巧的红红小梅花,把月饼装饰的更姿润更有食欲。
院子当中的大笸箩里、筛子里、箩筐里都晾着刚出炉的红腾腾油濡濡的自家月饼,看见就香的流口水。打出月饼的主,忙拿起一个掰开,不论路过的大人小孩,总会热亲地硬往手里塞:“给!尝尝我家月饼打好了吗?”“不了,不了,我也排队等的了,马上出锅呀!”“吃哇们,莫非怕看见你牙了不是?”说完,又往旁边的孩子手里塞一块儿。你推我让中,活跃了气氛,增进了友谊。忙掰了一口放到嘴里:“嗯!可打好了,湿忽忽、润特特的。”吃着说着都眉开眼笑。
还有的人家打的提江月饼和上红月饼(包馅儿的,比较上档次的)。用模子盍的花个棱棱儿真漂亮!专为送长辈的或款待新媳妇儿上门给外父家送礼的。
不论是本村的还是外地的,都是乘兴而来,满载而归。离家近的是担筐、提桶的;离家远外村的是赶着马车套着牛车驴车的,还有骑自行车的……叮叽当啷,吆呼喊喝,南来北往,好不热闹。
那几天,拴狗他们家开炉,全村四处都飘散着月饼的苦涩。街上玩耍的孩子吃着苦涩可口的月饼,引逗着没打出月饼的孩子的眼晴亮的像一百瓦的灯泡,恨不能钻到月饼里去。有的吃到半块儿,舍不得吃,一会儿掏出来咬一几,一会儿又放进衣服口袋里,口袋上还留下一片黑呼呼的油印子。
从头天上午排位子不断到第二天晚上
母亲从凉房腾开一个齐胸的大坛子,里外用布擦抹的光滑可鉴。在坛底放了十多个红宾果,又倒了一股二锅头酒,然后把铝锅里的铝箅子放进去,再把月饼都竖起来一层一层垒了满满一坛子。这样储存月饼,放到过大年也丝毫不坏,而且越靠底部的月饼越好吃,拿在手里,油个浸浸的分发着酒果的清香。无论是口感和色泽: 甜个盈盈,酥个甚甚,红个腾腾。实在好的没法说了。
中秋节这一天终于来了,月亮从东南边冉冉升起来,显露了金黄灿灿的圆盘大脸。吃罢饺子,我们就叽叽喳喳叫母亲张落着供月亮了。我赶紧跳下地,把大红柜上的大茶盘洗干净,放在炕上。母亲用刀把月饼认认真真地分成四牙牙,放在大茶盘里,转四周一圈放上了瓜果萄梨,然后再放在窗台上……月亮越升越高,天空中像落了个大玉盘,宁静的夜晚,大地撒满了银光。我们坐在父母的身旁,眼望皎洁的月光,昤听父亲讲关于嫦娥、玉兔和桂花树的美丽传说,感觉月亮婆是那么奥秘奇妙!
父亲的故事讲得差不多了,月亮就算供罢了。我们全家围在一起开始分亨供品的美味了。妹妹最爱吃西瓜,只听见淅哩哗啦吃得要多香有多香。母亲还把盘中的大红萍果一人分给我们一个。供月亮的月饼似乎更好吃了,我还能吃三四牙牙,从嘴里甜到心里头,肚坛子变成了鼓鼓的油坛子。
如今中国的经济飞速发展,人们的生活日新月异。电烤箱早已代替了泥炉灶,焙子、月饼已成为寻常百姓晚上的家常便点。八月中秋随便买几个月饼,中秋一晃而过。过节似乎再没有过去那么有意义,再也回不去儿时打月饼的场景了!好怀念那时红红的碳火泥炉灶,烤出的月饼香又甜!
……
混糖月饼凡毛饼,常娥姐姐快尝鲜。
….…
上红月饼提江饼,青红丝丝包里边。
……
作者简介:肖东芳
网名:彩嶶
内蒙古商都县人
曾在呼市日报上发表文章
《难忘儿时看戏时光》
还有作品在
商都县"凝聚全民正能量
"荣获三等奖
愿今后的生活不时有文字来点缀
综合编辑:商都县融媒体中心